信息公开
SBMGBWG
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 | ||||
有关登记事项年末实际情况 | 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区纪念馆博物馆提供管理服务,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负责纪念馆博物馆的实物征集和改陈布展;负责纪念馆博物馆的游客接待及讲解服务;负责全区各纪念馆博物馆设施设备的维修、使用、保养及日常维护。 | ||||
住 所 | 榆阳区金沙路与红山路十字东北角 | ||||
法定代表人 | 薛晓红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资产损益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 | 年末数 | ||||
¥30万元 | ¥3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 2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19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19年,榆阳区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榆阳区文旅局的积极争取下,榆阳区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与2019年5月底批准成立。目前,我中心已经完成社会统一行政代码证、法人证书、财政账户申请等前期工作,单位事业人员正在局机关的统一安排下逐步配备中,三馆的参观接待服务工作顺利进行。半年来,纪念馆博物馆始终坚持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己任,在参观接待、社会教育、陈列展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尝试与实践。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一、注重基地建设,教育工作活力绽放。公共文化教育是纪念馆博物馆服务社会最主要的职能。一座好的博物馆,必定是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场所。目前,陕北民歌博物馆已成为陕西省科学教育基地,三馆均为榆林市、区两级党性教育基地,榆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励志教育基地,市、区两级青少年课外研学基地等。自成立以来,三个馆接待讲解达20万人次,以外来专家学者参观、市区党员党性教育参观、大中小学生研学参观为主。纪念馆博物馆正敞开大门,在现代科技辅助下,展示陕北文化、红色革命知识。以党员党性教育、红色教育参观、爱国主题教育为主,让更多的参观者在“寓”教活动中体验革命文化体验陕北民歌,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群体来说,通过不同的研学体验吸引他们倾听历史,走进本土文化。二、强化品牌意识,加强活动交流。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成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申请“陕北民歌博物馆”品牌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加以保护。自成立来围绕“陕北民歌博物馆”这一文化品牌,做了大量文化交流活动。一是依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陕西省电视台、中共榆阳区委、榆阳区人民政府举办首届“陕北民歌博物馆杯”音乐比赛,同时进行原创陕北新民歌、改编类陕北民歌、其它类陕北民歌征集评选活动。二是陕北民歌博物馆组建演出小分队,应邀到沈阳音乐学院庆祝其建院80周年,为师生们送上了一场名为“陕北民歌博物馆‘永远的信天游’”特色文艺晚会;赴北京图书馆、北京电影学院等地演出,得到社会各界观众的高度赞誉;5月国庆节假期走进榆林古城夫子庙旅游文化街区,举办了10场“永远的信天游”陕北民歌博物馆惠民演出。8月,拍摄“陕北民歌献礼祖国经典传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快闪,在央视新闻移动网等多媒体平台播放,以及拍摄《美丽的榆林》MV宣传榆阳。三、立足公共文化服务,特色讲座贯穿始终。自成立以来立足公共文化服务这一主要任务,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博物馆为周边群众进行专题讲座。一是特别邀请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研究院原院长、陕北民歌博物馆顾问康世进老师以《陕北民歌(舞)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思辨》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二是邀请榆林学院吕政轩教授在博物馆一楼书吧作榆林小曲讲座。三是特别邀请著名音乐人,作曲家,陕北民歌声乐教育家耿志杰老师就《陕北民歌的传承创新发展》《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演唱好陕北民歌》作民歌声乐公益讲座。四是不定期邀请区委党校陈建强老师,面向市区两级党校学员举办《传承陕北民歌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用陕北民歌唱红了天、唱恸了地、唱出了一个欢天喜地的文化传奇,为党员学员讲述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四、固展与临展,“展”与“教”相辅相成。自成立以来,利用展区固定展板内容讲解与临时展区、二楼大厅临时展览,促进展教结合。一是注重“展教”结合,在讲解员讲解过程中,融入民歌老师现场演唱精典、榆林小曲国家级传承人现场表演、陕北说书及二人台、秧歌剧的小舞台展演,使民歌艺术活态化,使每一位参观者都能近距离感受民歌、融入民歌。二是以《追忆往昔岁月回眸沧桑巨变》为主题在陕北民歌博物馆内举行“百年榆阳照片展”,以三大板块展示自战国时为秦之上郡始至今,榆阳文物古迹、重要历史事件和优秀历史人物。三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与榆林民间文化学者联合会共同在陕北民歌博物馆大厅举办“榆林文化成果展”,邀请优秀的本地文化学者和传统工艺者,走进博物馆展示才艺。五、建设城市书吧,开展读书活动。陕北民歌博物馆作为榆阳区委区政府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城市书吧建设势在必行。一是通过读书分享会活动,推进多区域资源共享。先后有榆阳政协读书会在陕北民歌博物馆书吧内举办“今天我读诗”朗诵分享会;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在博物馆书吧举行清明节主题读书会活动,并为博物馆授旗“精心拱建育警平台携手弘扬陕北文化”;榆林市法院在博物馆书吧举行“激扬青春自我成长”读书会等。成立以来,博物馆不只是为党政机关、社会提供党性教育平台,更为大众提供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二是与荷风书苑共建公益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向社会提供图书借阅服务。三是联手喜马拉雅打造有声图书馆,利用墙上的二维码,为公众提供国学历史、文学名著、文化旅游等综合模块,为各个年龄层的居民带来了便捷、有趣的全新学习体验。 六、强固基础,打造高素质讲解队伍。自成立以来,我中心狠抓讲解服务水平,加强培训。一是建立了一支稳定专业的讲解员队伍。细化宣传组织服务管理办法,实行首问责任制,建立微信工作群,实时分享现场情况,跟进线上反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工作效果获得观众和参观团队一致好评。二是邀请文博专家马青云,陕西博物馆教育联盟副秘书长汪宏梅两位专家对全体讲解员进行集中培训,大大提高了全体学员们讲解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三是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陕北民歌事业,公开招募志愿者讲解员,成立志愿者服务团队。下一步博物馆将逐步开展馆内人才梯队建设,推进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七、存在问题。1、领导班子和干部管理体系不建全。现有正式人员2名,4名借调人员,由于工作人员不建全,所以对三馆的业务没有进行整合归类,制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由于领导班子和干部管理体系不建全,没有申报成立服务中心党支部工作,服务中心章程不完善,明年逐步形成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4、游客量不断增长,急需增加两名讲解员。5、通过招聘或事业单位考试等方式引进一批专业技能型人才。6、新单位开支较大,需增加宣传运营费用。八、2020年工作计划。一、启动陕北民歌博物馆、张季鸾纪念馆、邓宝珊纪念馆的备案工作:根据陕西省文物局下达的纪念馆博物馆备案通知,对照备案标准,组织人员对三馆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分别逐级上报,早日完成备案工作,为争取省级免费开放资金做好准备。二、配合局机关成立运营公司,以公司模式启动三馆开放运营工作:1、重点对文创产品的营销、收费项目等收入由运营公司统一管理,将三馆目前临聘的讲解员、后勤、保洁等人员纳入运营公司统一管理。2、通过购买、合作、自制等方式,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开拓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增加旅游收入。三、积极完善多媒体数据中心和录音棚的建设运营工作:1、组织专业人员对馆藏文物进行数据整理,向区财政申请专项资金,继续实施纪念馆博物馆数据库建设项目。2、聘用1-2名多媒体录音棚专业技术人员,启动录音棚,录制陕北民歌专辑、民间音乐专辑、爱国主义宣传片等音像文创产品。四、加强文物保护安全,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级别:1、坚决贯彻实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对所辖文物景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监管,加强文物巡查、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全年文物安全无事故。2、积极配合局机关实施文化“三下乡”工作,深入基层宣传文物保护条例,同时在文物遗产保护日、博物馆日等重大节庆进行文物主题宣传,促进文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3、组织完成文物“四有”档案的整理,陕北民歌博物馆、张季鸾纪念馆启动申报区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宝珊纪念馆积极筹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充分利用纪念馆博物馆公共文化场馆优势,组织参与各类布展、展览活动,宣传榆阳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三馆人文历史,重点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文化内涵。2、实施人员配置“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推荐三馆工作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试推行三馆轮班制度;同时以招聘、事业单位考试等方式引进一批专业技能型人才。3、面向周边群众,全年举办30场民歌和民间音乐培训活动,进行党性和传统文化宣讲教育。利用陕北民歌博物馆内的公益图书馆,举办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读书活动。六、完成本单位考核目标任务和区文旅局交排的所有工作任务。 |